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yè)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于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wěn)致遠,具有重要意義。今天,黨建網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邀您一起學習領會。
干部作風是人民群眾觀察評價黨風的晴雨表
干部作風是人民群眾觀察評價黨風的晴雨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證明,作風建設必須以上率下,用釘釘子精神抓落實。抓好全黨作風建設,首先要抓好中央委員會作風建設。
——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
領導干部的作風直接關系黨內風氣和政治生態(tài),關系民心向背,決定著黨的群眾基礎。領導干部作風不過關,不過硬,黨風社會風氣就不可能好。人們認為習以為常的一些作風問題,往往就是對黨的公信力、黨的形象帶來致命破壞的問題。作風問題絕不是小事,一旦成風,危害巨大。
——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中央和國家機關作風狀況直接關系黨中央形象,關系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這次主題教育聚焦初心使命,就是聚焦宗旨意識、人民立場、使命擔當。中央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弘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新變化新氣象。
——2019年7月9日,習近平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
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古人說:“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風問題,很多是因公私關系沒有擺正產生的。
——2014年1月14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講,能不能解決好作風問題,是衡量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對黨和人民忠誠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
——2016年1月12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作風問題根本上是黨性問題。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我們改進作風,不能簡單就事論事,以為把眼前存在的作風問題從面上解決了就萬事大吉了,而是要舉一反三,透過作風看黨性,在解決作風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好黨性問題。
——2025年3月出版的《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
要把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作為終身課題,活到老、學到老、修養(yǎng)到老
我們既要用鐵的紀律整治各種面上的頂風違紀行為,更要睜大火眼金睛,任憑不正之風“七十二變”,也要把它們揪出來,有多少就處理多少。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同時,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2016年1月12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涵養(yǎng)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黨性修養(yǎng)好、黨性堅強,遵守黨紀就會更加自覺。領導干部要把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作為終身課題,活到老、學到老、修養(yǎng)到老。要把政治修養(yǎng)擺在黨性修養(yǎng)的首位,從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中汲取黨性滋養(yǎng),把學習遵守貫徹黨章黨規(guī)黨紀作為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內容。
——2024年12月26日至27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