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9日,第十四屆全國有色金屬地質勘查行業發展與改革高層論壇在寶雞召開。論壇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地質礦產分會主辦,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承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任旭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徐勇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院長王京彬,西北有色地勘局局長孫峰分別主持會議。
任旭東向與會代表通報了2017年1-4月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行業運行情況。任旭東強調,有色地勘單位要堅持事企分開改革方向,堅持從礦產資源產業向資源和民生地質雙主業轉型發展,同時要加強實際能力建設。任旭東希望,有色地勘單位要在國家公益性地質工作中爭取更多的份額;要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尤其是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努力開拓市場,搶抓民生地質業務的市場發展機遇;要不忘初心、凝聚人才、做好礦業地質核心主業;要緊跟“一帶一路”戰略和國際產能合作步伐,抓住“走出去”新機遇。

作為本屆論壇主席,孫峰局長代表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對各位代表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在專題發言中,孫峰介紹了西北有色地勘局轉企改制的歷史過程和經驗做法。針對有色地勘單位轉企改制,孫峰提出,一是轉時要穩,要結合實際,有效應對,穩定隊伍。二是要把自己事情做好,積極爭取政策,努力發展產業。近年來西北有色地勘局通過轉企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了技術服務、鉛鋅、黃金、新能源、多種經營、產融結合六大產業板塊。
會上,江西有色地勘局局長何觀生作2016-2017年度地勘行業發展與改革工作要點報告,中國礦業聯合會原常務副會長王家華作互聯網時代下的地勘改革新思維專題報告。會議期間,來自全國的各省級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領導結合各局改革發展實際,針對近年來生產經營情況和今后工作思路作了專題發言。與會代表圍繞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有色地勘行業改革發展的新方向,各有色地勘單位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成果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

2012年以來,我國地質勘查投入呈現連年下滑態勢,整個地勘行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有色地勘單位積極應對挑戰,經營沒有出現明顯滑坡。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有色地勘單位完成經濟總收入286億元,同比增長0.2%。實現利潤9.2億元,同比下降2.4%。同時,地質勘查工作繼續取得進展,共完成地質項目3107項。2016年全國有色地勘單位新增(333)及以上礦產資源/儲量(金屬量):銅63萬噸;鉛鋅510萬噸;鎢42.24萬噸;錫1.40萬噸;鉬71萬噸;鎳1.80萬噸;銻53萬噸;鈹1.36萬噸;釩2.63萬噸;鋁土礦(礦石量)3878萬噸;金212.57噸;銀4780.18噸。
2016年,地勘單位改革出現新動向。大部分省份事業單位的分類基本完成,有色地勘系統小部分單位回歸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大部分單位主流是要加速企業化。隨著地質勘查投入減少,勘查產能將逐漸呈現過剩態勢,各地勘單位部分精干人員分流到民生地質新領域,出現了不少新經驗。云南局基地物業開發和“云南購”電子商務平臺的開通,開辟了全新業務渠道;貴州局旅游資源大調查和地熱勘查開發,與地方政府發展思路緊密貼合,效果良好;西北有色地勘局在鞏固礦業開發基礎上,現已形成集勘查、開發、精煉、營銷、交易、回購和產融一體化的完整黃金產業格局,延長黃金產業鏈,并積極開拓民生地質市場;青海局“綠色勘查”的理念和做法,為今后工作提供了有利借鑒;華東局發展油氣勘探、海洋地質、鹽堿地治理和產業化,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來自全國有色地勘行業勘查、研究等單位及《中國國土資源報》、《中國有色金屬報》等媒體的140余名代表參加論壇。西北有色地勘局(地礦集團)、黃金集團領導班子成員、部分二級單位和本部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