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美鑫公司的馬海玲,我想查一個工行卡號的持有人。”
——“對不起,我們無權給你做這項服務。”
——“我拾到一個錢包,里面有8張銀行卡,其中有3張工行的,我想讓你幫忙查一下失主姓名。因為錢包里沒有任何身份證明。我也在朋友圈里發了,但一直沒有人來領,失主肯定很著急了。”
——“哦,這樣呀!我們是有規定的......”
......
這一問一答,是4月15日下午2時,陜西美鑫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綜合部副主任馬海玲與工行銅川新區營業部的客服電話對話。
4月12日晚近23時,忙碌了一天的馬海玲開車回到所住的新區金謨小區家門口,停下車,打開車門,拖著疲倦的身體往家走。突然,看到路上躺著一個錢包,心想,可能是誰不要丟下的爛包包,彎腰拾起一看,整整齊齊的銀行卡讓她大吃一驚,旁邊還靜靜地“躺著”一大摞人民幣。她左顧右盼,也沒有看到一個人影。
無奈天色已晚,只好回家了。回家打開錢包清點,現金3288元,8張銀行卡、1張公務卡、1張超市會員卡。唉,丟錢包的人該多著急呀。第二天,由于工作關系,馬海玲出差了。她只能在微信圈發了消息,看有沒有人丟失。兩天后,出差回來的馬海玲立即就和農行、建行進行了聯系,才出現了文中開頭的一幕。
當聽到銀行人不給查辦卡號持有人時,她著急的說,“那怎么辦?丟錢的人肯定著急,那么多卡,肯定不少錢呢。”辦公室的同事出主意,讓新聞主管王莉給本報記者打電話,幫她們找失主。
陜西日報駐銅川記者站記者劉喜順接到電話后,馬上說,“人家銀行不給查,也是職責所在。我們有責任幫你們找到失主。放心吧,把錢包里的財務拍個照片,我們來找。”
經聯系,3時10分左右,工行客服傳來失主電話信息:“我們把這個卡號主人的號碼告訴你,你打電話問問。這個人就在董家河工業園區……”“哎呀,還真巧,是我們一棟樓的人呀。”
頓時,綜合部的工作人員立即沸騰了起來,“快點打電話,人家一定很著急……”請問,你是郭同志嗎?我是美鑫公司馬海玲,你最近發生什么事了嗎?丟什么了嗎?”
——“真倒霉,我把錢包丟了。”
——“里面有錢嗎?”
——“有三千多元現金,還有好多銀行卡,卡里大概有5萬多元吧。 ”
——“那你來我們公司三樓綜合部,我撿了一個錢包。我是通過銀行卡找到你的。”
接過失而復得的錢包,郭同志真誠的說:“真的感謝你!謝謝!咱美鑫人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