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擔EPC總承包的漢中鋅業渣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項目二期順利完成試生產,標志著兩期項目建設全部完成。
國內外體量最大
該項目是目前國內外體量最大的鋅冶煉渣處理項目,陜西省首個金屬固廢處理項目。項目設計產能完全釋放每年可處理濕渣76萬噸,回收金屬量鋅加鉛4萬余噸、白銀約75噸、黃金約86千克、銦約30噸,產出工業硫酸約15萬噸、蒸汽112萬余噸、建材輔料30萬余噸,年產值7.2億元。
設計工藝全國首創
西安勘察設計院首創性地采用富氧側吹爐工藝全冷料進行鋅浸出渣處理,富氧側吹爐源于瓦紐科夫爐,引進改良后發展成為具有我國自主特色的富氧熔煉工藝技術,運用于銅、鉛、硫化鎳礦煉鎳等領域。西安勘察設計院冶金設計團隊經過近十年基礎研究和實踐探索,進一步創新改良,形成富氧側吹爐熔煉-煙化爐煙化法處理浸出渣工藝,并在漢中鋅業渣處理項目中得到成功應用。
運行指標行業最優
該套工藝在國內外行業運行指標最優,廢渣進行烘干、配料后,進入富氧側吹爐熔煉,煙氣經過多次脫硫制硫酸,尾氣實現超低濃度排放,渣料經過兩次高溫處理,破解了傳統工藝無法完全分離鉛鋅銀的行業難題,鋅的回收率提高了2-3個百分點,回收率達95.8%,使銀回收率由70%左右提高到95.56%以上,鉛的回收率由90%提高到98.45%,銦回收率從90%提升到92.5%,原本無法回收的金、銅元素,回收率也可分別達到84.33%、20%,實現有價金屬資源利用最大化。
節能減排高效環保
該工藝在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方面表現突出,以清潔能源天然氣和無煙煤、煙煤代替焦炭,耗能比傳統工藝減少30%。對鋅浸出渣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置后產生的水淬渣可以作為建筑材料直接銷售,固廢最大化利用的同時,實現廢水零排放,煙氣中硫的回收率和利用率達到99%以上,二氧化硫排放50mg/m3以下,氮氧化物的排放達到100mg/m3以下,遠低于國家及地方標準。該工藝還可回收煙氣余熱發電,利用產生的低壓蒸汽送主產系統,兩臺機組4.0兆帕蒸汽平均每小時120噸以上余壓,每天發電10萬多度,每年可節約2100萬元以上,為企業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項目實施可有效解決漢中鋅業柿子溝堆渣場鋅浸出渣長期堆存造成的環保及安全問題,使有害渣變廢為寶,同時盤活廢渣存量資產,對金屬固廢處理提供新思路。未來可對漢中周邊500公里范圍內涉及到金屬類的礦產礦渣都做到高效處理,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最大化,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對全國尾礦庫渣回收都有重要的意義。
下一步,西安勘察設計院將對該工藝的關鍵性技術進行總結梳理,形成系統的技術創新成果,未來還將對關鍵設備的生產進行產業化布局,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體系,為我國冶金工業發展做出西勘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