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得見的地方站得直,是因為在看不見的地方站得穩。”這是科技工作者,西安匯創貴金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研發部副主任張超的座右銘。從帶領部門提升研發技術到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再到開發獨創性工藝,張超致力于貴金屬增材制造產業發展,始終在工作中努力踐行著他的初心。
勤學苦練,真抓實干,爭當技術“排頭兵”
2014年,張超于長安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碩士畢業,2015年,他以青年人才的身份進入陜西黃金集團西安秦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先后任職生產技術部、市場交割部、科技研發部期間,張超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
爭做“最亮”的、永不生銹”的那顆“螺絲釘”,這是他的信念。憑著這股鉆勁,他從大家眼里的“黃毛小子”變成同事贊不絕口的“張工”。贊譽接踵而來,張超卻始終保持信念,不驕不躁,持續發揚新時代工匠精神,堅守一線,積極奉獻,踏實走好每一步。
是金子總會發光。在組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陜西省貴金屬材料創新中心”時,張超憑借自己的專業能力被調任至“創新中心”的依托單位西安匯創貴金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并被聘任為科技研發部副主任。身在其位謀其職,張超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自覺挑起科研重擔,深耕貴金屬材料及貴金屬智能制造工藝等領域。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他的堅持與努力最終換來了他在“硬科技”上的卓越成就。他與同事們精心改造提升的“節能環保黃金精煉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技術獲得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三等獎;解決了有重大需求的“卡脖子”貴金屬粉體材料工業生產問題,通過中試試驗,獲得了與國際知名品牌各方面性能基本一致的產品;作為省國資委關鍵核心技術清單項目《貴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負責人,他獨創性地開發了一種適用于光固化增材制造的液態貴金屬復合材料及其相應的后處理工藝,通過進一步研究,獲得了75%固含量的漿料體系的制備工藝、增材制造工藝及后處理工藝,全面提升了產品對復雜結構的兼容性及物理性能,解決了貴金屬材料目前尚無成熟增材制造技術的難題。更難能可貴的是該技術目前國內外尚無相關文獻報道,屬首創技術。此舉不但延伸了貴金屬產業鏈條,還鞏固陜西省貴金屬材料創新中心在該領域的國內領先地位。截至目前,張超申請專利10項,授權7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驕人的業績使得張超連續兩年被評為公司的“先進工作者”。
匠心耕耘,薪火相傳,成為公司發展“主力軍”
張超以自己的責任擔當和腳踏實地樹起真抓實干的大旗,也造就了他匠心耕耘的模范典型。他說:“心正、身正、公正是樹人之本,工作務實、作風扎實、業績真實才是成事之基!”工作中他腳踏實地,做好每件小事,抓好每處細節,落實好每項任務指標,分析好每個實驗數據的勁頭可佩可贊。
“創新中心”籌建時,對新基地進行基建規劃設計是頭等大事。張超不辭辛勞主動請纓,在兼顧科研工作的同時扛起了新基地規劃設計重擔。經過4個月的連續加班,在不耽誤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梳理了公司歷年的科研工作并匯編為成套資料;自學了建模軟件,獨自完成了“創新中心”一期實驗大樓包括樓體結構、房間規劃以及設備布局等在內的模型建立。同時以此模型為基礎,僅花費不足一萬元完成了市場價約十五萬元的創新中心“漫游動畫”的制作,為后期與建設方進行工作對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做科研不僅需要強大的專業功底,更需要不怕苦、不畏難的職業精神,我們從科研前輩身上繼承了這一點,我希望將這種精神傳遞給我們自己的科研團隊。”在工作中,張超作為科技研發部的負責人如此嚴格要求自己,他始終堅守科研一線,做到了“愛崗敬業、匠心耕耘”。同事們看在眼里,學在行動中。一時間,勤奮工作、積極創新、奮勇爭先在部門內蔚然成風。此外,他還不忘發掘培養人才,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傳遞下去。“張工謙虛低調、技術好,作風硬、待人親,是我們的主心骨,領頭羊。”同事們如此說道,他們對張超都是由衷欽佩。
初心向黨,精研細鉆,勇做時代“追夢人”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張超時刻不忘初心使命,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錘煉過硬專業本領,并學思踐悟、知行合一。他積極參加公司黨委組織的各項征畫、征文活動,多次獲得公司黨委頒發的征文、演講比賽等獎勵。在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科學技術一等獎、科技成果創新三等獎中,在考取上海黃金交易所從業資格證書中,在不斷努力拼搏奮斗以及“傳幫帶”活動中,都可窺見其極強的學習能力、踏實的工作態度和不斷追求夢想的決心。
如今,張超正帶領他的團隊,信心百倍、篤行不怠,一步一個腳印推進貴金屬材料及貴金屬智能制造工藝科技研發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公司“貴金屬+增材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再創佳績、再立新功。